研读经典与史书,从中获得真知与智慧,以观天下大势和人生真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国人的共识和追求。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光明论坛·温故】研理于经,征事于史

海口网 //www.modest4me.com 时间:2022-08-30 19:42

【光明论坛·温故】

作者:商志晓(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他引用“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用以说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阐明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一语,出自《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子部总序”。意为:做学问的人,研究经中的道理,可以证验天下的是非;征引史中的事实,可以明了古今的成败。此处“经”“史”所指,分别对应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一、二。这从另有“辨人于子,可以察人事之善恶”(辨识“子”中的人才,可以查究世人的善恶)的接续之论,亦可旁证。经、史、子、集是我国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是得到普遍认同且具有权威性的分类方法。“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书籍;“子”指先秦百家著作,包括宗教类著述;“集”为诗词汇编。在经、史、子、集四部中,“经”“史”尤受历代重视,故有治学当以“经”“史”为本这一传统。

研读经典与史书,从中获得真知与智慧,以观天下大势和人生真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国人的共识和追求。像“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不深于古,无以见后;不监于后,无以明前”(《习学记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朱熹)、“学博则聚古今之理于心,问审则择善而辨所宜从”(王夫之)等,都是劝学的名言,且把读书与通晓古今、透彻事理联结起来,把学习与获取义理、探究规律贯通一体。浩大无比的《四库全书》编修,正是中华民族好学求知、索真探理精神的体现,是华夏子民尊崇历史、珍重文脉品格的写照。

中国共产党人秉承民族精神,接续历史文脉,在历史的反复比较和实践验证中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同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从社会历史变迁中把握规律,因而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冲破重重阻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处于艰辛探索的建设时期,我们党面对复杂斗争形势和艰巨任务,从未放松向自己民族的历史学习、向自己民族的文化学习,并始终将对革命、建设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应用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在他看来,共产党员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商志晓] [编辑:施路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投放26万支抗原检测试剂!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开打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2022年海南冬交会落幕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启动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花式“出招”搅热“双11”
2022年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谱写富美福地建设新篇章
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聚焦能力提升建设年
     
排行
 
市民游客为海南鸡饭节“打call”
海口一天免费发放防疫健康包约3万份
海口市医药行业线上专场招聘活动启动
海口国家高新区孵化器获得优秀(A类)评价
在海口,社保卡可办政务服务和酒店入住
海口这个集体上榜全国“爱卫70周年先进集体”
中国通航交接暨跨琼州海峡首飞仪式海口举行
海口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幸福感“一键直达”
海南省首届社区运动会-海口站举行
今起海口公交实行1小时换乘减免1元优惠
 
|
|
|
|
 
|
|
|
|
|
|
|
     www.modest4me.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增值服务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05001198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