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螺贝不仅是点缀在海床上的繁星、还是沉睡在沙滩上的礼物;而经过贝雕师精心打磨、拼贴、雕凿后,这些来自深海的信使褪去了覆满石灰的外衣,重新展露出绚烂的容颜,在一刀一凿间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椰城守艺人|海口贝雕师周仁慈:琢平凡为惊艳[图]

海口网 //www.modest4me.com 时间:2021-02-02 11:00

去皮抛光后的贝壳。黄晖 摄

色彩斑斓的螺贝,不仅是点缀在海床上的繁星、还是沉睡在沙滩上的礼物。经过贝雕师精心打磨、拼贴、雕凿后,这些来自深海的信使褪去了覆满石灰的外衣,重新展露出绚烂的容颜,在一刀一凿间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

今年40岁的周仁慈是贝雕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与贝壳打交道的时间超过20年。“贝雕已经融进了我的身体里,它是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部分。就算这一行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都要坚持走下去。”周仁慈说。

周仁慈的贝雕螺钿镶嵌作品——笔筒。黄晖 摄

拜师学艺 传承螺钿技艺

2001年,学习美术专业的周仁慈临近毕业,在原海口椰雕厂进行社会实践。正是这段社会实践经历,使得年轻的周仁慈与贝雕这门技艺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海口椰雕厂属于国营企业,彼时正值世纪之交,市场化浪潮席卷海口。由于难以适应市场化的竞争环境,海口椰雕厂的经营难以为继。“厂里都是老师傅,谁愿意来学都教,毕竟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了。我就跟着原海口椰雕厂副厂长、贝雕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昌兴师傅学起了贝雕。”周仁慈坦言:“起初在厂里看到贝雕作品感到十分新奇,小小的贝壳居然能做出这么丰富的内容。而学习这门手艺纯粹出于爱好。”

品种多样的贝壳。黄晖 摄

当时海南的贝雕技艺,主要是“螺钿”镶嵌工艺。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使用螺钿这一工艺将贝壳镶嵌在家具等器物表面,早在明清时期就已有之。经过历代匠人几百年来的继承和发展,螺钿工艺已十分成熟。

然而,学习贝雕不仅耗时,且十分辛苦。“光是打磨贝壳就要耗费大量心力,学起来并不简单。”在王昌兴的带领下,通过潜心专研和刻苦学习,周仁慈逐渐继承和掌握了传统的贝雕螺钿镶嵌工艺。这一业余爱好也为潜心付出的他带来了回报。“我的第一份工作就与贝壳有关,是做贝艺画,利用贝壳做成拼贴画。没想到业余爱好成了主业。”周仁慈笑着说。

周仁慈的贝雕作品——蟋蟀白菜。黄晖 摄

因材施艺  开拓浮雕技艺

随着不断地制作、练习,周仁慈的贝雕螺钿镶嵌工艺日益精湛。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他逐渐产生了一个念头:贝壳如此精美,为什么只能“委屈”镶嵌在其他器物里作点缀?

把镶嵌在其他器物的贝壳“释放”出来,让更多人观赏到贝壳的惊世之美,成为了周仁慈发展贝雕的新方向。

在一次外省考察期间,周仁慈惊讶地发现,山东青岛、广西北海等沿海城市的贝雕师们,已经将运用在木头、椰雕等其他工艺品上的浮雕技术,应用到了贝壳上发展贝雕技艺。而一直以来,海南当地的贝雕师只制作贝雕的镶嵌工艺品和以贝壳为标本的装饰画,不仅附加值低,也无法卖出好价钱。

“海南在贝雕的浮雕这一领域上,已经落后了先进地区几十年。”考察归来的他下决心大力发展属于海南自己的贝雕浮雕技艺。

无人教学,那就自己摸索。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探索和实践,周仁慈最终成功研究出浮雕形式的贝雕画。海南的贝雕工艺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手中诞生的无数贝雕浮雕作品中,周仁慈最满意的,是一对在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文房用具——镇纸。

周仁慈的贝雕作品——镇纸。黄晖 摄

周仁慈向海口网记者展示了这对他耗时20天完成的得意之作。海口网记者看到,与常见的木、石材质镇纸不同的是,这对镇纸全部采用贝壳拼贴制作而成。尤其正面部分,以浮雕工艺多层次造像,立体刻画出了云蒸雾绕、龙腾海啸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细细观摩,每一层海浪、每一片祥云都由一块贝壳取材雕琢制作而成,在由彩贝反光构成的漫天霓虹中,一条双目圆睁的龙已完全跃出沸腾的海面,乘势而上,直冲云霄,令人叹为观止。

有弧度的贝壳,如何制作成镇纸四方规整、整齐划一的长方体状?这,便是周仁慈的得意之处。“只要取材合理、依势取形,一些看似圆弧状的贝壳也能从中找到平整的一块。”周仁慈介绍,正如世界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如何在无数贝壳里万里挑一,根据贝壳的形状、颜色等属性因材施艺,因势象形,考验着工匠的眼力。“把不规矩的贝壳,利用不同技法,做成中规中矩的形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本身就蕴含着‘人定胜天’的涵义。”

刀耕不辍 刻画海南记忆

“当年包括我在内,共有6名学徒跟着师傅学习贝雕。然而到今天依然还在做这行的就只有我。其他人要么从事其他工艺,要么已经转行了。”20年来,周仁慈见证了海南贝雕行业逐渐没落的过程。“现在全海南的贝雕从业者也就十几个,是名副其实的屈指可数。”

“客观讲,学贝雕确实太‘脏’、太累了,单就抛光打磨就有4轮。抛光时灰尘满天飞,跟做木家具抛光一模一样,一般人很难扛得住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我也带过徒弟,他们学着学着就学不下去了,能理解。”周仁慈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学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报久、见效慢、短期内变现难度大。单独靠这一门手艺目前难以养家糊口,我自己也在从事国画和少儿手工课的教学。”

在美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举办的海南贝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周仁慈(中)向参观者介绍贝雕知识。(美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供图)

虽然辉煌已逝,同行者寥,周仁慈始终不愿松开这双紧握着刻刀的手。2020年11月16日,以“让非遗真正活起来”为主题的海南贝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美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开展。展览专题展示了《玉如意》《十二生肖邮票》《丰收》等50余件周仁慈的贝类雕刻艺术品。为期五天的展览吸引了上千名市民参观,展览大获成功。“以前我的贝雕作品都是跟椰雕、黎锦等其他非遗项目一起参加非遗展。这是我首个个人贝雕作品展,圆了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周仁慈深受鼓舞。

贝雕——富贵吉祥。黄晖 摄

周仁慈的贝雕浮雕作品——品山观海。黄晖 摄

在展览展示的作品中,包含大量以海南元素为主题创作的贝雕作品,如以黎族少女为形象的《丰收》、以天涯海角为形象的《品山观海》、以三亚著名地标为雕刻对象的《美丽之冠》等。

“此前几乎没有人用浮雕这一雕刻技艺,制作以海南地域元素为主题的贝雕作品。”周仁慈表示,海南是海洋大省,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贝壳资源,但大量贝壳被剔除螺肉、摘取珍珠后被当成垃圾抛弃,令人心痛。“希望通过我的手艺,让这些被错误分类的‘垃圾’重新被利用起来,让它焕发‘第二次生命’。用贝壳这一极具海南特色的载体,记录这座岛屿上发生的故事,为后人刻画下珍贵的海南记忆。”

使用贝壳作为灯罩制作的台灯,灯罩上描绘的是黎族信仰的大力神。黄晖 摄

为让小众的贝雕艺术走近寻常百姓,周仁慈做出了诸多探索:在院校开课、把贝雕做成台灯灯罩等生活用品、上电视科普贝类自然和文化知识等等。今年他打算联合美兰区图书馆文化馆,探索采用录制视频课的方式讲授贝雕技艺,并上传公众号及互联网,让贝雕技艺得到更广泛传播。“只要是有利于贝雕科普的公益性活动,我都乐意参与。”

周仁慈表示,目前海南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固定展示窗口,专题展示贝雕工艺品。“希望以后海南能够出现‘贝雕博物馆’‘贝雕展览馆’等场馆,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欣赏到这些艺术精品,传播海南贝雕文化。”

记者黄晖 摄影报道

(海口网2月2日讯)






[来源:海口网] [作者:黄晖]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跟随外卖小哥探访静态管理下的海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将迎新变化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消博会期间海口推出四大活动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32万盆鲜花迎接消博会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市教育局就幼儿园招生答疑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网安法实施五年来
聚焦能力提升建设年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排行
 
“双减”下的暑假,孩子如何安排?
海口禁塑"多点开花" 环保产业扩能提质增效
海口一人为5岁白血病儿童捐献造血干细胞
海口:"加"出安居新生活 "载"起居民宜居梦
海口市教育局就幼儿园招生答疑
海口发布新增4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通报
海口“千亩荷塘”引客来
后排不系安全带,该罚谁?海南交警回应
海南水污染治理突出重点抓实“五个精准推进”
海南“土地超市”货源充足 目前已成交11宗
 
|
|
|
|
 
|
|
|
|
|
|
|
     www.modest4me.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增值服务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05001198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