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曲艺
一群唱黎歌的孩子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罗安明 时间:2017-01-13 09:23:27 星期五

东方市思源学校黎族童声合唱团现有43名四五年级学生团员,每周排练两次。

黎族童声合唱团的小团员在排练之余嬉戏。

黎族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认真地投入学习黎族民谣。 

  文记者 罗安明 图记者 苏晓杰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东方市,又因为其方言种类多,民间传说故事多,民歌文化灿若星河而名声在外,《砍山谣》《插秧歌》《织筒裙》《挂你到永远》《捉田哈》等民歌佳作更是流传至今。2008年,黎族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喧嚣嚷嚷,民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少90后、00后的黎家孩子,不会唱民歌,甚至没听过长辈唱民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已迫在眉睫。

  所幸有人已经开始行动。

  曾有歌谣,从大山中走来,最终流向大海,曾有歌者,就着山兰酒香,放声歌唱……

  每周二、周四下午5点到6点半,东方市思源学校的一间音乐教室里,一群孩子的歌声总会准时响起,和学校的常规音乐课不同的是,教室里的43个孩子唱歌用的是黎族方言,唱的都是东方各个村落的本土民歌。他们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飞越彩虹黎族童声合唱团”。

  这群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黎家孩子,来自东方美孚方言、哈方言、杞方言3个黎族方言区域。孩子们唱歌,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不加修饰的唱法,配合手势、声调,尽显原生态民歌的质朴之美。

  黎家娃登台唱民歌

  2016年11月29日,由深圳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东方索契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建的“飞越彩虹黎族童声合唱团”在东方思源实验学校成立。在建团仪式上,43名孩子用天籁般的声音,唱了一首又一首黎族民歌和改编歌曲,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飞跃彩虹”是深圳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运营的一个以“智力输出”为起点、以“民族文化输出”为目的的创意型公益项目。该项目设立10年以来,已经在全国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族乡村小学建立了23支民族童声合唱团,涵盖18个民族。东方的飞越彩虹黎族童声合唱团,是该基金会资助的第27个传承民族文化的公益项目。

  2016年8月初,扎根东方多年的东方索契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与基金会沟通,能否在东方成立一个黎族童声合唱团,把海南岛的黎族民歌唱出去,这一倡议得到了基金会和东方市教育局的认同,各项工作快速推进。8月14日,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的陈雪芳与音乐专家关序抵达东方,在教育局的推荐下,来到东方市思源学校实地考察,了解学校的学生构成、师资力量等方面情况。最终确定将该校确定为合唱团的训练基地。

  紧接着,北京来的两位音乐专家开始在学校16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中,选拔合唱团成员。“我们学校黎族学生占了90%以上,海选竞争很激烈。”东方市思源学校校长王红军回忆,孩子们报名的很多,通过进行试唱,综合考虑音质、个人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最终精挑细选出了43名10岁左右的学生,作为合唱团成员。本校音乐老师陈勇和东方市民间音乐人符花金担任合唱团教师。

  没想到黎歌这么好听

  为了保持黎族民歌的原生态特色,合唱团演唱歌曲,不配伴奏音乐。音乐教室里的电子琴,只在初期的课程教学中,用来培养学生的乐感。“刚开始有的学生不太认真,训练了几节课,他们找到感觉了,越来越爱唱了。”陈勇说,可能是黎族孩子与生俱来特有的天赋,经过一些训练之后,学生们进步很快,很喜欢用家乡方言歌唱。

  “在合唱团上课,比我们平时的音乐课还好玩,我已经学会4首黎族歌了。”站在合唱团第一排中间位置的张会恩老家在东方市华侨经济区大坡二队,每唱一句,他身体都站得很直,表情很专注。他悄悄告诉记者,上个月有一次打乒乓球忘记来合唱团上课了,他后悔了好几天,从那以后没落下过一节课。

  来自天安乡陀牙村的黎家女孩高亚兴今年12岁,她告诉记者,加入合唱团之前,自己平时喜欢听TFboy(偶像组合)的歌,参加合唱团之后,在符花金老师的课上,学到了《哪家的孩子》等好多首歌曲,没想到黎族方言歌曲也能唱得这么好听,现在课余时间,她经常唱黎族民歌。

  “我们村里现在很少人会唱黎族民歌,我也没怎么听过,我觉得要把这些好听的歌传唱下去。”她说,自己每周末回家,都会把在合唱团学到的民歌唱给父母听,没想到父母也称赞说:“很好懂,很好听!”

  两位“80后”老师很拼

  看到孩子们成长,两位“80后”合唱团老师虽然牺牲了休息时间,但觉得很值。陈勇是东方市思源学校的音乐老师,在合唱团负责学生管理、乐理教授和歌唱技巧的指导。他告诉记者,以前他每周上10节课,合唱团成立后,每周二、周四下午,他都要在这间教室里和孩子们度过,直到7点左右才吃晚饭。虽然工作比以前辛苦了,但他感觉这件事非常有意义。他说,孩子们刚开始有些贪玩,后来经过几次训练,他们越来越认同这个集体了。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在建团仪式上成功演出后,他们对自己是合唱团成员,感到特别自豪,一听说有演出都会特别兴奋。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提出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最近这些年,黎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在迅速的从我们身边消失,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可以让少数民族的音乐走出大山,走向世界。”陈勇说。

  符花金是东方市民间音乐人,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的她,放弃在广州的事业,回到家乡收集整理民歌。2014年她主持编排及演唱的黎族美孚方言民歌欧欧调《因磅高》,在“三月三”民歌赛上荣获表演奖第一名。2015年4月,她发行了首张个人黎语音乐专辑——东方黎族欧欧调《爱在梦里》。

  “当时基金会打电话给我,说邀请我但任合唱团老师,我几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符花金告诉记者,回东方后,她在少数民族村落收集整理了很多民歌,组织有兴趣的村民,成立了“姑娘果”、“木棉红”等多个民歌合唱队。这次组建飞越彩虹黎族童声合唱团,把黎族的民歌直接教给黎族的下一代,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我主要负责教孩子们唱歌,这些歌曲都几乎没有改编过,我们只是教会孩子换气方法,带着感情去唱,这样唱出来的效果,比他们长辈唱得还要好听。”符花金说,合唱团成立一个月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过来围观,坐在旁边听,这说明黎族方言音乐,对黎族孩子还是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的。只要孩子们热爱,她会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一项使命,一直坚持做下去。

  “现代社会学生不仅要学数理化,更要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优秀文化元素,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合唱团给了这些孩子一个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的舞台。”王红军说,他经常会到音乐教室观看学生们上合唱课,发现通过加入黎族童声合唱团,孩子们不仅提升了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有自信了,这比黄金都珍贵。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用民歌接通历史血脉
崖州民歌专场 演出颂党恩
南海之歌穿越古今 海南渔民创作的南海传说、民歌、民谚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modest4me.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增值服务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0500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