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疾控中心发布科普信息进行详细解答。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如何防范“德尔塔”变异毒株?海南省疾控中心详细解答来了

海口网 //www.modest4me.com 时间:2021-08-03 19:24

海口网8月3日消息(记者卢海浪)“德尔塔”变异毒株有何新特点? 感染“德尔塔”毒株以后有何症状? 8月3日,海南省疾控中心发布科普信息进行详细解答。

一、“德尔塔”变异毒株有何新特点?

“德尔塔”毒株目前是全球疫情流行的一个最主要的毒株。综合目前的研究,德尔塔毒株表现出以下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1、传播能力明显增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其他的非VOC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它的传播率增加近100%。广东省暴发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提示,它的传染力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同时,它的潜伏期和传代间隔都有所缩短,潜伏期现在大概是4天多,传代间隔现在变成了3天左右。

2、有可能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被“德尔塔”毒株感染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比较高。合并有基础性疾病,比如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或者是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是重症的风险因素。

3、目前现有的研究和观察提示,新冠疫苗对预防德尔塔病毒的保护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现在的疫苗对德尔塔病毒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相比未接种疫苗的病例,接种疫苗的病例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

二、 感染“德尔塔”毒株以后有何症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医疗救治组指出,在此次南京疫情中,被“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早期症状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或者轻度的肌肉酸痛,症状非常不典型。

三、如何防范“德尔塔”变异毒株?

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是冠状病毒,它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已经基本清楚。面对德尔塔变异株,现有防控措施仍然有效。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海南省疾控中心提醒公众,正值暑期,是旅游、出行、聚会的高峰期,人员往来频繁、流动性大,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请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坚持戴口罩。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习惯,尤其是前往公共场所,特别是进入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空间时,一定要佩戴口罩。

2、继续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游热点地区旅行或出差。出行前注意查询目的地的疫情进展及防控措施要求,自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及必要的消毒用品。建议公众近期减少出省,以室外活动为主,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尽量避免人群聚集。

3、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4、要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手卫生尤其重要,要勤洗手,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和流动的水来洗手。外出返家后,要及时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和流动的水来洗手,必要时要使用消毒湿巾或者免洗消毒液进行消毒,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

5、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尤其旅游归来后,应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味觉(嗅觉)障碍等可疑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不要到没有资质的诊所就医,以免延误诊疗。不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带病上班,并向单位报告旅行史、接触史及身体异常情况。


[来源:海口网] [作者:卢海浪] [编辑:谢昀惠(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32万盆鲜花迎接消博会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市教育局就幼儿园招生答疑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2022年海口中招方案发布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3万余名中考学生赴考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第六届海南亲水运动季海口开幕
网安法实施五年来
聚焦能力提升建设年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2021年网盟百城寻根专题
     
排行
 
“双减”下的暑假,孩子如何安排?
海口禁塑"多点开花" 环保产业扩能提质增效
海口一人为5岁白血病儿童捐献造血干细胞
海口:"加"出安居新生活 "载"起居民宜居梦
海口市教育局就幼儿园招生答疑
海口发布新增4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通报
海口“千亩荷塘”引客来
后排不系安全带,该罚谁?海南交警回应
海南水污染治理突出重点抓实“五个精准推进”
海南“土地超市”货源充足 目前已成交11宗
 
|
|
|
|
 
|
|
|
|
|
|
|
     www.modest4me.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增值服务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05001198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