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
投稿信箱:hkwtgvip@163.com
您的位置:首页 > 投稿精选
《老人与海》: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作者:冯定辉    发布日期:2022-04-25    来源:海口网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所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52年,并于次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也凭借该部作品,获得世界文坛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讲述了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型马林鱼在海中激斗的故事,尽管结局不尽如人意,老人铩羽而归,惨淡收场,但他身上那股永不服输的态度,和敢于直面失败的硬汉精神,却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剧情解析和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位老渔夫,名叫圣地亚哥,他有一位名叫马诺林的小助手。这位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了,就这样,一位渔夫,一艘船,一条鱼,一片海,海明威用四个简单的元素,呈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为了生活,老渔夫毅然决然进入深海捕鱼,然而,不幸的魔咒总是如影随形。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可是这难缠的大鱼,哪里肯善罢甘休,它拖着渔船不断向深海游去,可顽强的老人哪能轻易放弃,纵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绝不收手,铁了心要跟大鱼耗下去。

终于,经过两天两夜的鏖战,老人杀死了大鱼,并将其拴在船边。可哪想,正值精疲力尽之际,又碰上了来势凶猛的鲨鱼——这群嗜血的生物前来抢夺战利品,又是一番苦战,老人终于赶走了掠夺者。可不幸的是,大马林鱼也被分食干净,最终,老人只能拖着一副鱼骨架返回海港。回到那间狭窄、破旧的小屋,仍然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这样,老人躺在床上,沉沉睡去。

这就是老人与海的故事。

该部作品出自真人真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并结识了当地一名老渔民,自那以后,俩人经常结伴同行,出海捕鱼。1936年,老渔民出海远洋捕获了一条大鱼,却在归程途中被鲨鱼攻击,回来时仅剩一副骨架。这件事给海明威很大触动,1950年海明威便开始创作这部《现有的海》(初名),前后仅用了八周便完成了初稿,并收获友人的一致好评,于是他便将该部作品正式改名为《老人与海》。

作品鉴赏和艺术风格

《老人与海》的故事,揭露一个主题,那便是不屈服于残酷的命运,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卓绝,人类都应凭借着勇气、毅力、智慧进行奋勇抗争,这就是海明威笔下典型的“硬汉”形象。

纵观海明威系列作品,他塑造了多个“硬汉”角色,例如拳击手、斗牛士、猎人、战士等,尽管他们生活困苦,屡受挫折,但始终不依不饶,不向困难低头,也不丧失尊严与勇气。

“人的本质,人的努力和奋斗,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挣扎,人的倔犟和价值,人的聪明和命运,人的胆略和气魄,人的尊严和灵魂,”这句话正印证了海明威作品的主题。《老人与海》中老渔民的顽强精神品质,正是肉体和精神的永恒驱动力,也正如作品中所说,“命运总是与人作对,人不管如何努力拼搏,终不免失败。尽管如此,人还是要苦苦奋斗,并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在肉体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远是个强者。”

尽管从结果上看,老人在这场斗争中一无所获,但也给读者许多积极的启示,积极的进取和行动,是必然失败面前的不屈不挠的行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行动本身。

从写作手法上看,海明威的文笔多采用对话,这些对白简洁、明快、有力,尽管作品主题略显晦涩,但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和环境渲染,即可突显出人物形象,这也是自然主义式的白描写法。加上海明威早年间记者这一身份,他的“极简美”写法也影响了日后众多作家,俗称“新闻体”。

从象征手法上看,《老人与海》多使用隐喻象征。大海象征为母性,打渔过程中,大海始终宁静、缓缓流动着,外表温柔的她,却有着无穷、强大的力量;大马林鱼是理想事物的象征,是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象征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憧憬;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各种破坏力的集合,是各种邪恶势力的象征。这些带有象征性的隐喻,也让这个简单的故事,显得内涵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引用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的评价,《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上一篇:第27个世界读书日,以书之名,阅无限人生

下一篇:诞生在悲剧中的生命之花